(
课件网)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3 * 秋晚的江上 季节 时间 地方 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第一课时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与鲁迅是朋友。 走进作者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归巢的鸟儿, 秋晚的江上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想一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默读课文,在文中找找本诗描写了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1.自由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 再读课文 注意: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和轻重来读出感情,要把重读放在重点词语上,如“鸟儿、倦了、驮着、头白、芦苇、红颜”。 2.说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把“鸟儿”当做人,会背东西回家去。 把“芦苇”看成是一个会梳妆打扮的姑娘。 这是拟人句。 思考: 1.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儿疲倦的程度。 3.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拟人:“驮”把鸟儿当做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使全诗富有灵性,增添了生机。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 画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江边的芦苇染成了红色。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背诵课文,想象画面 试着用图画来再现诗句。 试着配乐再现诗句,感受诗人无比欣喜的心情。 花牛歌 第二课时 牦牛 野牛 黄牛 奶牛 我们看过的牛是什么样的? 水牛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徐志摩一起,看看他眼中的牛,又有什么不同吧!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xù 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四幅画面,请在文中把景物划出来。 3、注意停顿,体会诗人的语气,感受诗人的情绪。 剪秋罗 睡眠 冬眠 霸王 学霸 霸占 占有 识记生字 理解课文,掌握方法 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自然之美,将花牛顽皮、可爱、悠闲、自在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动景 静景 动景 静景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歌 ⒈ ⒉ ⒊ ⒋ 小节 景物 想象到的画面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 花牛、草地、 剪秋罗。 花牛、草地、 白云、天。 花牛、草地、尾巴。 花牛、草地、 太阳、青峰。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景物,填写下面的表格。 返回7页 返回13页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在草地上坐 学法指导 用读、画、联想的方法学习下面二三四节,说说诗人想到了什么景色? 在草地上眠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在草地上走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