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 日期:2024/9/23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青莲居士 诗仙 自信豁达,昂扬的精神状态 诗风豪放飘逸 人格魅力跟人格力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上九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俩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帆影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写作时期:离家远游 背景链接 李白从清溪出发,下渝、经三峡、直至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达湖北之后,写了《渡荆门送别》来记录巴楚之游,赠别家乡。 诗歌朗诵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品读诗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之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了出游的地点,以及出游方式。 品读诗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写出了蜀地到荆门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把静止的山写活了,生动地表现了山、平野位置的变换。 “入”字写出了江水远流的气势之宏大。写出了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点。 品读诗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水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江上美景,反衬江水平静、江岸辽阔的特点。也表达出诗人非凡的想象力。 品读诗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的颔联所写景物恢弘壮阔,颈联所写景物灵动优美,也写出了李白初来楚地看到这番景色的新鲜、欣喜之感。 品读诗歌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尾联由欣赏美景的欣喜转为思乡的感叹,但他没有说自己思念家乡,而是说家乡的水送别自己,对自己恋恋不舍,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更有味道和情趣。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诗歌主题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生机勃勃无穷的活力及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课程导入 提到杭州大家第一反应是? 杭州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日期:2024/9/23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他一生共创作了近四千首诗,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与李白、杜甫齐名,被称为“诗王 ” “诗魔”。 写作背景 长庆三(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朗诵诗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解读题目 地点,写作的对象 写作的时节 这个行为 品读诗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首联点题,交代了作者行至何处,从大处落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