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在马克思“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观点的基础上,更具体地论述了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纠正了当时青年对马克思观点的误解。 B.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两文始终的基本观点。作为会议报告,后者的语言运用更通俗生动,表现力强。 C.《修辞立其诚》揭示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进而呼吁人们纠正在学风上“曲学阿世”,在为人上虚假伪饰的错误做法。 D.《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中,卢梭认为人的怜悯心是最普遍、有用的美德。他的观点与孟子对“恻隐之心”的阐发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怜悯心的普遍性、原发性及其意义。 2.(1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肤浅 模索 零碎 发号施令 B.逻揖 兴趣 墙壁 等闲视之 C.详细 实验 规律 脆而不艰 D.辩证 现象 究竟 粗枝大叶 3.(1分)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吗?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呢? 4.(1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 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 5.(1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 ⑥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 B.④①③⑥⑤② C.④⑤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⑤③④ 6.(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视察一所学校时,他满脸凝重地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 ②这家公司本肩负着为国储粮、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却将粮食就地“空转”,套取巨额财政补贴,变管理为监守自盗。 ③一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针对社会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大肆批判,看似针砭时弊,实则拒绝承认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努力。 ④大国间发生贸易摩擦,通信业殃及池鱼,几家科技公司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⑤他培育的这一水稻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已经在广大农村泛滥成灾了。 ⑥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二、问答题(共6题;共12分) 7.(2分)苏格拉底在这场提问中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人应当坚持正义》) 8.(2分)本文中,卢梭讴歌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所具有的“怜悯心”,但是他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