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74139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10-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772422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师者尊崇 导入新课 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 老子、庄子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墨子 墨家 相关史事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孔子、孟子、荀子 墨子 老子、庄子 韩非子 同学们,从著名学派的代表人物称呼中,你有什么发现?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标: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导入新课 壹 丨老子和《道德经》 第 7 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简介 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有关老子的基本信息。 老子(生卒年不详)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理想” 思想核心是“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 安于柔弱的方法论。 《老子》 (《道德经》) 简介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著作 经历 一、老子和《道德经》 2、思想主张一 材料研读 道可道,非恒道。 --《老子》第一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 解读:能够被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所以道是不能被人掌控,只能去顺应道。因此,人要效法大地的规律,大地要效法上天的四季交替,上天要遵循宇宙间“道”的运行,而“道”要依据自然之气。为何这样做呢?因为道作为本源,衍化了万事万物。 一:老子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所以人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 一、老子和《道德经》 3、思想主张二 材料研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解读: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是因为有恶;因此,有和无相互形成,困难和容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照映,不同的声音相互应和,前和后相随相伴。祸啊,正是福所依凭;福啊,祸就藏匿于其中。 二: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 一、老子和《道德经》 4、思想主张三 材料研读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 解读: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常常以柔弱的方式发挥作用,所以能够长久。你越想快速做成一件事,就越要慢慢的做。要把自己放在弱的位置上,永远谦卑,永远把小事做好。 三:老子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达到以退为进,以柔弱胜刚强的策略方法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一、老子和《道德经》 5、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材料研读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老子》第五十七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解读:我无为,人民就能自然受到教化;我好静,人民就能自然品行端正; 小国寡民就是把国家当作国小、人少而治理(不折腾),邻国互相看得见,听得到鸡和狗的声音,百姓到老也不没有互相往来的欲望。 无为=不作为? “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不妄为,凡是顺其自然,且不加以不必要的干预。 一、老子和《道德经》 第 7 课 百家争鸣 贰 丨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简介 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有关孔子的基本信息。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名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