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81761

第1课 沁园春·雪 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1763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诵几句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唐代诗人李白《塞下曲六首》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享誉海内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 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写作背景 产生于梁代,发展于唐,壮大于五代,兴盛于宋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关于词 词牌名。创始于唐朝,源于汉代窦宪依仗权势变相强夺了沁心公主田园之典故。 《沁园春》以苏轼为正格,双调114字,上阕13句,下阕12句。每句末尾押韵。 字数、句数、平仄声调、韵脚 沁园春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上阕写北方雪景 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 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 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承上启下(前二句) 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3、 “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