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416135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单元教学规划 4.16《水滴的“旅行”课时教案(含练习)
日期:2024-12-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476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单元
,
4.16
,
练习
,
教案
,
课时
,
旅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在地球表面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不断循环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产生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固态(如冰、雪)、液态(如水)和气态(如水蒸气)。 2.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尘埃等是形成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 3.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学习内容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理解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学业要求 学生应能够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并解释水循环及其相关天气现象的信息。 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具备初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四课。每一课都紧密围绕水循环这一主题,从原理层面解析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教材通过情境创设、模拟实验、图示解释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气象知识和水的三态变化基础,能够简单描述一些天气现象并测量一些气象要素。然而,学生的知识相对零碎,没有将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整体认知。因此,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循环的科学大概念。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水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状态,并知道这些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认识到地球表面被一层大气圈包围,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形成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 理解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科学思维 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解释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能够运用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并实施模拟实验,如人造雾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能够利用实验成果和示意图,解释自然现象。 责任态度 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尊重科学证据,实事求是地解释自然现象。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单元结构化活动 动一: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 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创设情境,聚焦云和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云和雾的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雾的形成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人造雾的实验。通过加热温水产生水蒸气,再用冰块模拟冷空气,观察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雾的过程。实验后,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活动三:结合图示,解释云的形成 通过展示登山者不同视角的云和雾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云和雾在位置上的区别。结合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云的形成过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众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就是云。 活动四:综合学习,认识水循环 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通过《水滴的“旅行”》一课,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相结合。利用示意图描述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 达成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我们的身体》课件(40张PPT)+教案+素材(2024-12-16)
《通过感官来发现》课件(30张PPT)+教案+素材(2024-12-16)
《气味告诉我们》课件(26张PPT)+教案(2024-12-16)
《发现生长》课件(21张PPT)+教案(2024-12-16)
《观察与比较》课件(27张PPT)+教案(2024-12-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