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50797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说课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1-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4586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课件,19张
  • cover
(课件网)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壹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学情分析 二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三 时空观念 1.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2.知道唐朝灭亡的时间。3.了解五代十国的位置。 史料实证 指导学生对“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的识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历史理解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家国情怀 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会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从中吸取教训。 2. 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四 教学重点 1.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2.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1.唐朝的衰亡原因。 2. 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法学法 五 本课将采用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与教法相对应的观察法、史料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六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盛世的衰亡”,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将课本分成三个板块:“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新生”。并遵循“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的导入新课部分将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盛唐气象与安史之乱后破败的唐朝相对比。通过极盛与衰亡两种现象的冲突,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盛极而衰?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第一子目,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史实、理解重点。首先,通过展示安史之乱的过程动态图并加以讲述马嵬坡之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安史之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