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79103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63543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两位数,一位数,青岛,33张,课件,口算
  • cover
(课件网)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1.课标分析 5.教学过程 4.教学目标 6.板书设计 目录 课标分析 一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022版课标 2011版课标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这两节课都应 1.重视情境教学,在整体情境中感悟运算的应用价值。 2.在充分直观中理解运算的基本原理。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人教版 苏教版 青岛版 不同点:编排不同。人教版、苏教版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放到了一个课时,而青岛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放到了后面第八单元。 相同点:重视在情境中、在直观中理解运算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在充分直观后,让学生观察中比较,归纳中概括,引导学生形成一般性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可把后面单元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提到本课时,使教学更加注重整体和结构化思想,也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学情调研: 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进行。 问题一:去超市购物。一本练习本20元,3本练习本多少钱? 全班45名同学,39名准确计算出60元。这里面有十几个学生是用3个20相加的方法计算,二十几名同学用20×3计算。 问题二:你是怎么计算20×3的?大部分同学知道先算2×3=6,再在6后面添一个0。极少同学能说清算理。 问题三: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乘法知识,你觉得和刚才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小部分同学能够发现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需要笔算,直接口算。 调研分析: 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比较深刻,并能准确表达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算法不理解。 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及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01 一(1)班跳舞的有2组, 每组2人。 二(1)班跳舞的有2组,每组20人。 质疑: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一(1)班跳绳的有2组,每组2人。一(1)班跳绳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乘法工具--乘法口诀,体现运算一致性。 春季运动会上各班入场仪式精彩纷呈。请你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01 一(1)班跳舞的有2组, 每组2人。 二(1)班跳舞的有2组,每组20人。 预设:20×2=40(人) 提问:为什么是 40 人,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2×2=4,4后面再添一个0. 质疑:为什么这样算?你能清楚地讲明白这样算的道理吗? 二(1)班跳舞的同学有2组,每组20人。二(1)班跳舞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根据学前调研,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能熟练计算,但这对于数学的学习处于较低层次,与新课标要求相悖。质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合作探究,明晰算理 02 预设1:学生通过画一画说理,一个图形表示每组20人,画2个这样的图形,就是40人。边画边数出结果 20人 20人 预设2:摆小棒,每次摆2捆,摆了2次,得到20×2=20+20=40人。边摆边算 预设3:计数器上拨珠子,在十位上每次同时拨2个珠子,拨了2次 十 个 百 十 个 …… 追问: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刚才的过程中哪里体现“2×2”了? 每次摆2捆小棒,摆2次得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