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6749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73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道德,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 cover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上该课题设置了三个和法律相关的话题内容:①法律是什么;②生活与法律;③法律作用大。第一个话题“法律是什么”主要的教学目的为让学生了解法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掌握法律和纪律、社会道德等之间的区别,进而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个话题“生活与法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生活联系密切的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分析不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此来保证我们的生活可以有序的进行。第三个话题“法律作用大”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我们的实际作用,认识到法律的内涵。 以上的三个内容在思维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本节课主要讲授“法律是什么”,让学生初步的了解法律知识。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社会生活当中的规则意识,知道在生活当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无法将其进行一个界限的划分,法律的相关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 道德与法治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对待事物能够多角度去看待,力求学生可以探索事情的依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这也为学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提供了心理上的契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法律,掌握法律相关知识,做守法的公民。 2.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别道德与法律,懂的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在生活中既要遵守道德,又要遵守法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的生活和法律是息息相关的,了解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基准的社会规则。 2.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法律的保护与规范的作用,可以遵守法律和道德。 3.学生知道法律是什么,对于法律的概念和后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区别道德与法律,懂的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在生活中既要遵守道德,又要遵守法律。 【教法和学法】 讲解法、情境体验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基础的常用交通标识,掌握相关交通知识。 2.学生准备: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的方式了解交通标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你们大家认识这些交通标识吗?在交通中,如果违反了这些标识,将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图1为禁止左转、图2为禁止右转、图3为禁止直行、图4为禁止左右转弯) 2.创设问题情境: (1)刚才看到的交通标识,是我国的哪个部门所制定的? (2)这些交通标识和平时我们在学校遵守的纪律有什么不同? 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交通标识,它们是由交通部门所制定的,与交通法相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法律世界,全面的了解一下———法律是什么。 二、初见法律 1.小组合作: 展示教材中“学生乘坐大巴车去郊游”的图片,然后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一下问题: ①在组织秋游的时候,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哪方面的要求? ②学生在乘坐大巴车去秋游的时候,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 ③对于大巴车的司机,学校会提出哪些要求呢? (提示学生:从学校、教师、学生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交流讨论: 针对问题①预设讨论内容:排队上车、按时到校、车上不允许大声喧哗、不可以随意走动; 针对问题②预设讨论内容:可以做的事情———听从教师和导游的安排、坐车要系好安全带;不可以做的事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在车内不可以追逐打闹。 针对问题③预设讨论内容:保证大巴车运行安全、准时的停靠在指定地点。 教师小结:从刚才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可以看出,不同的层面我们都需要遵守不同的要求,有一些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比如:排队上车、按时到校、车上不允许大声喧哗……还有一些是法律层面的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