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与朱元思书 部编版 八年级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感知文体: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出生贫寒,好习而有才华。曾任奉朝请(朝廷之官)。他为人耿直,撰写《齐春秋》时,如实写出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对其如实记史深感厌恶,下令禁其书稿,免其官职,由此遭受迫害。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朗读课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疏通文意: 同样的颜色 独一无二、独特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烟雾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向西 风停雾散,晴空已是一片明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译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比箭还快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水都是青绿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停止,消失 阴深深的树,使人看了有寒意之意 美丽 长久不断地叫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争着 凭借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译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不再想望功名利禄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反”同“返”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好像,如同 树木的枝干 看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译文: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