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踢毽子》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踢毽子》选自《中国儿童玩具》组曲,是著名作曲家王义平为1979年联合国国际儿童年创作的佳作。这首乐曲以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刻画了孩子们踢毽子时的欢乐场景。音乐旋律简单易记,富有童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曲巧妙运用了多种打击乐器,如木琴、三角铁、梆子等,营造出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活力充沛的年龄段。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节奏感强、旋律简单的歌曲。大多数学生对踢毽子这项传统游戏并不陌生,这为音乐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经验基础。然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能也较为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踢毽子》这首乐曲。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踢毽子》乐曲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气氛,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教授学生运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的简单节奏,提升其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特点,发展其音乐创造力。 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踢毽子这一传统游戏的文化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和活泼气氛,学会用打击乐器演奏简单节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乐曲节奏,协调配合完成打击乐器合奏。 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听音感受,激发思考。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奏技巧,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的演奏技能。 游戏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踢毽子》音频、三角铁、梆子、铃鼓等打击乐器、毽子道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东西,猜猜是什么?(老师展示毽子) 生:是毽子!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玩具———毽子。你们当中有谁玩过踢毽子吗? (学生举手示意) 师:太好了!看来很多同学都玩过。踢毽子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游戏,还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踢毽子的音乐作品,它的名字就叫《踢毽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充满童趣的乐曲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感知(10分钟)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踢毽子》。想象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播放《踢毽子》音乐)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的音乐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1:音乐很欢快,让我想到和小伙伴一起踢毽子的场景。 生2:我感觉音乐很活泼,像是在描述毽子在空中飞来飞去。 生3:我听到了一些特别的声音,好像是各种乐器在模仿毽子落地的声音。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这首乐曲确实非常欢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踢毽子时的情景。作曲家用音乐把毽子上下翻飞、孩子们欢快玩耍的画面都表现出来了。 探究(10分钟)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听到了特别的声音,那么在这首乐曲中,你们听出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呢? 生1:我听到了像铃铛一样的声音。 生2:还有木头敲击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类似三角铁的声音。 师:很棒!你们听出了很多不同的乐器声音。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使用了木琴、三角铁、梆子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的组合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曲的主要旋律吧。 (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示范乐曲的主要旋律) 师:请跟着我一起用"啦"音唱一遍这个旋律。 (全班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旋律) 师:唱得真好!这个旋律是不是让你们感觉更亲切了?现在我们来尝试用打击乐器来演奏这首乐曲的节奏。 示范(10分钟) 师:看,这里有三角铁、梆子和铃鼓。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