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07848

4.2 欣赏 快乐的牧羊人 教案 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1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欣赏,乐的,牧羊人,教案,人教,2012
  • cover
《快乐的牧羊人》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快乐的牧羊人》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民歌。这首歌曲巧妙地融入了模仿羊叫的声音,让整首歌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动性。歌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节奏与旋律相互交织,展现出草原的广阔和牧羊人的欢乐心情。在演唱形式上,《快乐的牧羊人》采用了领唱、齐唱、合唱以及童声与男声交替等多种方式,使得音色丰富多变。虽然我们可能听不懂歌词的具体含义,但仅从音乐的旋律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欢快和活泼情绪。这首歌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还能让他们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对音乐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天性活泼,喜欢唱歌和做律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对于简单的音乐形式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复杂的音乐技巧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蒙古族民歌。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快乐的牧羊人》中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教会学生运用领唱、齐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掌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准确模仿羊叫声,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不同演唱形式之间的切换技巧。 教学方法:听唱法、示范法、游戏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音频、图片(草原、羊群)、简易乐器(如小铃铛、沙锤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次神奇的音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美丽的蒙古草原。你们听说过蒙古族的音乐吗?(等待学生回答)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它的名字叫《快乐的牧羊人》。 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广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下,一群可爱的小羊在悠闲地吃草,而快乐的牧羊人在照看它们。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感受一下牧羊人的快乐心情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 老师播放《快乐的牧羊人》的音频。小朋友们,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这首歌。听完后,我们来聊聊你们的感受。 (音乐播放结束后) 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你们听出了什么?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呢? (学生自由发言) 太棒了!你们听得真仔细。有没有人注意到歌曲里有一些特别的声音?没错,那就是羊叫声。在这首歌里,歌手模仿了羊的叫声,是不是很有趣?还有,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这首歌的节奏非常欢快呢? 探究 现在,老师来教你们用不同的方式唱这首歌。我们先来学习领唱。领唱就是一个人带头唱,其他人跟着唱。老师先示范一遍,你们仔细听。 (教师示范领唱) 现在,我们来练习齐唱。齐唱是大家一起唱。跟着老师一起来: (全班齐唱) 太棒了!现在我们来尝试合唱。我们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唱主旋律,另一组模仿羊叫声,怎么样? (分组练习合唱)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用不同的方式唱这首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种方式来唱呢?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演唱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示范 音乐不仅可以用声音来表现,还可以用动作哦。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如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歌的欢快情绪。 (教师示范动作) 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