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完成填空。 中国当代作家 写的《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 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全书共三部,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 (人名)和 (人名)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2.“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兆(zhào) 弥(mí)漫 抡(lún)着 镢(jué)头 B.惶(huáng)恐 铁锨(xiān) 笨拙(zhuó) 拘(jū)束 C.抠(kōu)着 捎(shāo)到 脸颊(jiá) 嗅(xiù)到 D.瓮(wènɡ)声瓮气 火烧火燎(liáo) 衣服襟(jīn)子 揩(kǎi)了揩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连绵 撒谎 父子两 桃红柳绿 B.旋即 脸颊 瞎转悠 世外桃园 C.贻误 蔓延 难为情 头晕眼花 D.暮霭 联袂 高粱面 不知所错 5.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平凡的世界》全书第一部叙写的是“文革”末期中国农村的困境———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差不多走到绝境,“抓革命,促生产”的管控已成_____,农村社会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这也就_____着改革的必然到来,所以第二部便有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先富起来的农民办小企业的新气象。随后的第三部则展现了改革从乡村向城市的扩展。看得出来,路遥对改革进程的把握相当准确,对叙事节奏的掌控也颇为_____,把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纳入_____的叙事序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 A.强弩之末 预判 妥当 井然有序 B.强弩之末 预示 得当 井然有序 C.日薄西山 预示 得当 井井有条 D.日薄西山 预判 妥当 井井有条 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凉(人烟少,冷清) 揶揄(嘲笑,讥讽) B.惊讶(害怕) 转悠(在同一地方来回走) C.耿直(正直;直爽) 尊贵(可尊敬,高贵) D.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窘迫(十分为难) 7.在路遥的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中那段吃不饱饭的时期,被比喻为孙玉厚家第二年“银行”的是( ) A.旱烟地里营务的旱烟 B.院子里的那口肥猪 C.自留地里的蔬菜 D.神仙山上的药材 8.孙少平和田晓霞“两年之约”的地点是在哪座山的杜梨树下?( ) A.梧桐山 B.麻雀山 C.古塔山 D.庙坪山 二、名著阅读 9.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哪一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当以真动人、以善感人、以美育人,这是文艺永恒的魅力之所在。请从《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怎样体现了“真”或“善”或“美”的艺术追求。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唠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期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