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9197

二 《风景谈》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11-05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26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 第一单元 《风景谈》导学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xuán)耀 温柔(róu) 凉爽(shuǎng) B.阴霾(mái) 凄(qī)凉 叹(tài)息 C.锄锹(qiāo) 姗姗(shān shān) 万籁(lài)俱静 D.菡萏(dàn) 癞(làng)头 喧哗(hu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颀长 高杆 铃铛 昂然高步 B.静穆 偎倚 断碣 姗姗而下 C.弥漫 绿荫 泥浆 怪石峭璧 D.搔痒 幅射 清冽 怡然自得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姗姗: 汤汤: 清冽: 洋洋洒洒: 百无聊赖: 贻笑大方: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掮犁(qián) 锄锹(qiāo) 掬水(jū) 瞥见(piē) B.寂静(jí) 妩媚(wǔ) 山脊(jǐ) 旋律(xuán) C.磨茧(mó) 氛围(fēn) 坼裂(chè) 荷枪(hé) D.沉闷(mèn) 奢侈(chī) 姗姗(shān) 眉棱(léng) 5.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两三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变得生动起来,突出了人类的伟大。 B.文段中运用“装扮”一词,将层层梯田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C.文段中“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高秆植物的高而多的特征,突出了自然的神奇。 D.文段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夸张,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做铺垫。 6.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做的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C.为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总经理决定在报纸、电台及各种传媒上投放大量的广告。 D.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7.茅盾在《风景谈》一文中,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融为一体,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情于景”。请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选择任一景物,写一个片段,抒发你的情感,15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风景谈》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就成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