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34386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练习(含解析)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852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解析,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  ) A.长安城商业贸易发展 B.安西丝织业高度发达 C.丝绸之路商业的繁荣 D.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唐朝诗人张籍描绘了一幅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一支在缓缓向安西行进的骆驼商队,一路向西,驼铃声声的场景,体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繁荣景象,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边城,而非长安城,排除A;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安西丝织业是否高度发达,排除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2.(2024·洛阳高二检测)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 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 C.坊市分离制度解体 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 【解析】选B。汉唐时期,长安长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际大都市,因而有大量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在此定居,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外商多聚居于泉州、广州等海港城市,故选B。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没有出现萎缩,排除A;材料与城市中的坊市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北宋东京城的胡商人数少于唐朝长安是因为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而非外交政策的保守,排除D。 3.《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元和元年,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单于复愿与吏人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据此可知,这些商贸活动(  ) A.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 B.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 C.巩固了汉朝北部边疆 D.源于中原王朝向心力 【解析】选A。据材料“《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北单于……与汉贾客交易”可知,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这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故选A。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间的交流而不是汉朝北部边疆的巩固,排除C;商业贸易的往来源于各地的互通有无,与中原王朝的向心力无关,排除D。 4.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非常惊讶地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经询问当地人,才知“市之身毒国(印度)”。这反映了(  ) A.“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 B.成都平原纺织技术的领先 C.“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 D.河西走廊交通地位的重要 【解析】选A。根据材料“张骞”“阿富汗”“蜀布”“邛竹杖”“市之身毒国(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已经有了贸易交流,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由中国西南地区南行,再折而向西的交通线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故选A。由材料无法得出成都平原的纺织水平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西南丝绸之路”,而非北方草原地区和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排除C、D。 【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它使整体的世界史成为可能,使得文化跨越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更大的新的文化边界取代了以血缘、地缘和原始崇拜为基础的旧的文化边界,民族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式文化边界成为常态。该学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 A.客观上致使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 B.推动了区域间文化交融 C.导致少数民族文明向高层次迈进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使得原先不同文化间的彼此隔阂逐渐削弱,推动了文化的交融,故选B。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强调不同民族间的交融,而不是少数民族自身的演进,排除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5.史料记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广州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