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45808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0359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两宋,政治,军事,教学课件,29张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导入 陈寅恪 钱穆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思考:为何二位史学家对宋朝的评价截然相反?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 重难点 重点:北宋初年强化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北宋初年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习目标 能够结合文字、图片史料,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和特点,正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历史原因和影响; 能够运用史料,分析史料价值,客观合理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能够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后期王安石变法等内容,认识改革在一定程度都是与社会现实相呼应的。感悟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 (一)北宋的建立 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 一、北宋 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人物: 时间: 战略方针: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与目的 ①背景: 吸取唐后期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②目的: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赵匡胤 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具体而言: 削实权 制钱谷 收精兵 削实权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 重文轻武 制钱谷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 强干弱肢 ②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 分散机构权力,使之相互牵制 中央 行政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军政 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 三衙:统兵但不调兵 财政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地方 四监司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 通判 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皇帝 六部 削弱相权 增强皇权 皇权加强,有效的监察和牵制官员,以防权臣篡权。 唐宋的中央官制有何不同之处? 削弱相权的方式: 唐:决策流程分权 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 二府三司制 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③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二原则:崇文抑武 崇文: 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神童诗》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①考试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