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风景谈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更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之“黄”,实Ⅰ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每逢遭到暴雨冲刷,就会有大量水土流入黄河,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大约十六亿吨左右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长期以来,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不到位,出现乱砍滥伐、占堤建房和污水排放等问题,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河南是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中责无旁贷。Ⅱ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①_____。它Ⅲ为河南治理黄河生态、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永葆生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②_____。相信不久,中原大地会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模式,黄河两岸必将③_____。 1.(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 2.(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3分)文中出现了三次“为”,用法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乡村杂景(节选) 茅 盾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蒲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泼剌剌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威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 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