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饶的西沙群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洞庭湖的平静秀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绍了家 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教学目标: 读通本单元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一画思维导图,初步体会课文的构段方式。 重难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师:同学们,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瞧! 配乐出示多张图片(西沙群岛、广东、小兴安岭、长江、西湖和洞庭湖) 交流:看了这么多美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祖国的山河如此壮美,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出示:祖国,我爱你。我爱你的每一寸土地,我爱你的壮美山河。(生齐读) 师:我们祖国的壮美山河表现在哪里呢?第六单元选了几篇课(PPT出示课题、三首古诗的题目以及三篇课文的题目,)一起读。 (出示中国地图,标注本单元地标)你看,天门山在安徽,西湖浙江杭州,洞庭在湖南。西沙群岛可远了,它在美丽的南沙,在遥远的南海上面,海滨小城倒是靠它挺近的,在广东。小兴安岭更远了,它在遥远的东北。你看,我们教科书的编者选择了我国东南西北各处的景色,来赞美我们美丽的祖国。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富饶的西沙群岛》 1、词语过关 过渡:今天我们就先来读其中的两篇《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课前我们同学都读课文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 瑰丽 深蓝 淡青 浅绿 杏黄 懒洋洋 威武 红缨 飘飘摇摇 栖息 鸟蛋 鸟粪 宝贵 (指名读一行词语)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每人读一行。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这三组词语之间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预设:第一组词语讲的是颜色,第二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三组讲的是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有好多的鸟。(相机点评:对,你的眼光真敏锐;) 过渡: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老师的小秘密了,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小朋友会变得更聪明。 2、学习第一自然段(找中心句) 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西沙群岛的吗? 预设:富饶。 师:真好,那么我们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作者是怎么样写西沙群岛的。(生齐读第一小节) 提问:小朋友们,这一小节中写到了西沙群岛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可爱,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师:是的,就是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角度来写西沙群岛。(相机板贴)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那么接下来课文是怎么样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的?请某某同学来读第二小组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好,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预设1:这一小节写了颜色。(点评:对,你是从哪句话发现的??) 预设2:小朋友会说到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点评:你真聪明,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如果小朋友找到了这句话,那么就能把握这一个自然段了。) 师:小朋友,这一小节讲了海水瑰丽无比,(出示词条)老师把词条贴在哪里呢?生:贴在风景优美的后面。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对的,小朋友真聪明,因为这里面写的就是西沙的风景优美。好,接下来谁来读第三小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