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题: 5.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 1 授课年级 初三 课标要求 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初步形成变化观;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能根据实验事实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教材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教科书指出:“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这就必然要求化学方程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描述和记录化学反应。从这一要求出发,自然引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主要指的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不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和物质转化关系都应该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有可能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提出假设,并据此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方程式准确反映物质化学变化定量关系的客观要求,需要以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为基础。 接下来,教科书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同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与步骤。第一步“描述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完成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第二步“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从定量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最后,教科书针对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的特殊情况,介绍了生成物状态的表示方法。与以上内容对应的“思考与讨论”栏目,以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载体,既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练习巩固,又为本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进行了铺垫。栏目旁的关联图标,提示师生在这里注意教科书前后内容的联系。 在初中阶段,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一般可通过观察法进行配平,较复杂的可通过教科书栏目中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课程标准要求“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未作更高要求,因此教科书为避免增加额外的教学负担,在这里没有进行更多拓展。由于一般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不是几个分子或原子间的转化,而是大量分子或原子聚集形成的宏观物质发生的变化,很多化学反应的机理与最终呈现的化学方程式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一般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从严格意义上讲,与微观反应机理层面的分子或原子个数不完全等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和简单化学式的书写,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是定量配平部分,仍需进一步指导和练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不准确,未考虑反应条件,以及在配平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由于化学方程式既要反映化学反应的定性关系,又要遵循定量配平原则,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细致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生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往往错误地认为所有反应都是简单的比例变化,而忽略了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等因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例子,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和原则。通过从定性描述反应事实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定量配平,使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