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0137

10《竹节人》知识清单

日期:2024-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24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竹节人,知识,清单
  • cover
《竹节人》知识清单 一、文章概述 《竹节人》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记叙文,作者范锡林。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文章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二、文章结构 课文共二十九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这两段统领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第二部分(3-7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热情,也体现出“我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第三部分(8-19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深深着迷。其中第9-16自然段集中描写了竹节人搏斗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第17-19自然段突出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这些都反映了这个游戏的乐趣。 竹节人会没完没了地对打,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就呆头呆脑地挨揍,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的喜爱与纯粹的快乐。 “我们”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 同学们玩得入迷,忘记上课,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一方面说明了老师童心未泯,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竹节人的吸引力。 三、重点内容分析 制作竹节人(3-7自然段) 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的线、冰棍棒、橡皮擦等。 做法:将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斗竹节人(8-19自然段) 竹节人搏斗的有趣情景: 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其中一个线卡住了,那竹节人便呆头呆脑,净挨揍。 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创造武器和名号,神气威武。 有同学做一套纸盔甲,却弄巧成拙。 老师与竹节人(20-29自然段) 老师没收竹节人后,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表现了老师的童心未泯。 这一情节从侧面说明了竹节人的吸引力,也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 四、词语解释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威风凛凛:形容气概威严,令人敬畏。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剑拔弩张:比喻气势或形式紧张,一触即发。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形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跨得大,走得快。文中指老师看出破绽后,大步走过来。 鏖战犹酣: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 沮丧:灰心失望的样子。文中指竹节人被没收后,“我们”失望的样子。 暴露无遗:全都暴露出来。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五、句子解析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写出了裂缝的宽度,又写出了裂缝歪歪扭扭的样子。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学习条件较差,更写出了那时候玩具的稀少,衬托出竹节人在孩子们眼中的重要性。 2、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玩具只能自己做,既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3、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