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0389

人音版五上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1356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 cover
单元信息 本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音乐 五年级 第一学期 人音版 《足迹》 单元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聆听《嘎达梅林》 第 2 单元第一课时 2 演唱《雨花石》 第 2 单元第二课时 3 演唱《我怎样长大》 第 2 单元第三课时 4 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 2 单元第四课时 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 ( 本单元是人民音乐出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内容。按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 2017 版 2022 年修订) , 本单元需要达到以 下 教 学目标 : 1 .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 哼 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积极地参与音乐情景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一个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 入 情感。 3 .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样长大》其中一个声部。 4 .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挥拍,要求背唱歌曲。 5 . 能从竖笛的外形上分辨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超高音竖笛,并能按竖笛 C 调音阶指法表的要求吹奏音阶。 ) ( 1 )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足迹”为主题,选编了四首中国声乐、器乐作品,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流淌,回到那段历史中,去了解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从 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了课标中“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精神。 《嘎达梅林》原是蒙古族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上个世纪 30 年代流流传于东蒙北部叙述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 群众,举行反抗军阀和王爷的起义,不幸牺牲的故事。歌曲每段的第一句都以鸿雁从南方飞来作为开始,寓意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全曲具 有短调民歌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迈,深情感人,情绪悲壮、沉重,表达人们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本课时选取了内蒙古民歌和 马头琴五重奏两种不同形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由第一马头琴、第二马头琴、次中音马头琴、低音马头琴、倍低音马头琴组成。在 全面维护、保持马头琴风格的前提下,借鉴西洋室内乐的写作手法。融入了现代音乐理念。旋律抒情优美又热情奔放,达到了马头琴音乐的 崭新境界。 《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曲。旋律淳朴、委婉,以第一人称深情抒怀无数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奉献,恰似石子铺 成一条五彩的路,让人民去迎接欢乐和黎明,是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歌曲为拍,a 小调,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采用重复的创作手 法,在“静静地”“深深地”两处运用了切分节奏,寓意革命先烈像雨花石一样朴实无华。虽默默无闻,却脚踏实地,又满怀革命理想,旋律亲 切感人。第二段采用同尾换头形式,多处出现音程大跳,把激扬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尾音在高音“”的长音上结束,寓意人们将沿着 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进。 《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插曲。曲调优美抒情,借“小树”抒发孩子们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故事。歌曲为拍, 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 4 个对称乐句,第一乐句曲调平稳,以亲切的语气借物抒情,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第二乐句以弱起进 入,并进行八度大跳,体现孩子们盼望快快长大的急切愿望。第二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曲调舒展,与前段形成对比。旋律基本以平行的三 度和声进行,句中使用的音程大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树”在成长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最后歌曲的扩展部分更加平稳舒展,表现了“这 样就会长大”的喜悦心情,抒发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情感。 《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战时期。用叙事歌曲的题材,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