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0371

四《雨霖铃》课堂实录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3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雨霖铃,课堂,实录,中职,语文,高教
  • cover
《雨霖铃》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好,请坐!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古典诗词反复吟咏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品味北宋词人柳永笔下的离别之苦。大家课前有没有预习? 生:有。 师:依照大家的预习,谁来说一说你对柳永有哪些了解?请举手示意。好,这位同学。 生:我觉得他的词给人一种缠绵婉转的感觉;他经常和一群歌妓在一起;他一生不得重用。 师:很好,刚才这个同学提到了三个关键点,一个切中了宋词流派的特点,柳永属于? 生:婉约派。 师:另外两个:混迹于歌楼舞馆且仕途不顺。其实切中了《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不得不说,在任何一个时代,“偎红倚翠”都是为士大夫所不齿的事。据说宋仁宗也不满于柳永的做派,某次临轩放榜时曾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纵观柳永的一生,四次科考都落第而终。《雨霖铃》即写于他第四次落第之后。依照你们之前的预习,你觉得柳永的作别对象是? 生:情人,有可能是一个歌妓。 师:有道理。下面请大家齐读《雨霖铃》,齐读时要读准字音,同时也要注意感受大量散见于词中的齿音,如催、执、相、竟、去、楚、情……体会气流受阻不畅的凄噎之感。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首词中,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词中有没有哪个字本身就有“离开、离别”的意思? 生:去。 师:“去”字在词中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一次是“念去去”,一次是“此去经年”。 师:很好,“念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这是什么维度? 生:空间。 师:那相应的“此去经年”呢? 生:时间。 师:能够肯定的是无论何时何地,这份不舍与思念都挥之不去。它既是无处不在的,也是? 生:无时不在的。 师:可不可以将“念去去”改成“念去”? 生:不行,“去去”较为悠长,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去”相对短促,离别的意味淡一些。 师:按你的说法,“念去去”应该怎么读?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 (示范朗读,学生鼓掌) 师:很有味道。对于这处改动,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生:“念去”有明确的目的地,相反,“念去去”则予人一种迷茫的感觉。 师:说得好!“念去去”予人一种前途未卜的迷惘。你觉得词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体现这种不知身向何处的迷惘? 生:“今宵酒醒何处?” 师:能不能把这里的“何”改为“之”? 生:不能,因为“之”同样暗示有明确的目的地。 师:你是懂柳永的。大家觉得,对于这个未知之地,作者想不想去?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 生:不想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好,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生:从今以后,再多美好,都无人分享。 师:所以词人不想去。还有么? 生:“杨柳岸,晓风残月”,第一感觉很唯美,但其中的“柳”作为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往往带有一丝哀情。还有残月的“残”,同样抒发的是一种哀情。这些都能表明词人不想去。 师:你觉得“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景还是虚景?或者说是眼前景还是想象景? 生:是眼前景。 师:你觉得呢? 生:我也觉得是实景。 师:好,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齐读下片。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说设宴作别的时间是“对长亭晚”,那么“杨柳岸,晓风残月”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生:“今宵酒醒。” 师:所以说,这是? 生:虚景。 师:是的,这是想象景,这里的“残”有点缘情造景的味道,是抒情主体对客体进行的审美观照,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哀思。别后的景致令人触目即伤,足以见得词人不想去。你有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么? 生:我觉得刚才老师带着我们一同欣赏的那句也能看出词人不想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处的景物描写让人觉得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