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2鸟的天堂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 感受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及动静结合的技巧 3. 欣赏"天堂"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别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理解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观察和巧妙文字,融合静态与动态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寻找"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神奇的地方———"鸟的天堂"。请大家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个天堂在哪里。 (学生阅读后) 师:好,谁能告诉我,你发现"鸟的天堂"了吗? 生:发现了,老师。 师:太好了!那么,谁能为我们读一读,课文中是怎么描述"鸟的天堂"的呢? 生:我找到了,但不知道从哪里读起。 师:没关系,我来帮你们找一下。大家看看第9段、第12段和第13段,这几段都提到了"鸟的天堂"。谁来读一读第9段? 生:(读第9段) 师:很好!再请一位同学读第12段。 生:(读第12段) 师:棒极了!最后,谁来读第13段? 生:(读第13段) 师:听了这几段描述,你们觉得"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呢? 生:是一株大榕树! 师:没错!有谁还想补充吗? 生:老师,我觉得它不仅是一株大榕树,还是鸟儿的家园和乐园。 师:说得太好了!确实,这株大榕树就是鸟儿的家园、乐园,也就是它们的天堂。 环节二:欣赏大榕树 师:既然找到了"鸟的天堂",我们就来仔细欣赏一下这棵大榕树吧。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从哪一段开始正式描写这棵大榕树? 生:第七段! 师:很好!不过有同学可能会说,第五、第六段也提到了大榕树,对吗? 生:是的,老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过那两段只是远远地看到一些树的影子,算是铺垫。真正开始描写大榕树是从第七段开始的。大家注意,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词:"逼近"。这说明前面都是在为描写大榕树做准备。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棵树有什么特点。谁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 生:大、绿、生命力旺盛。 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见见这棵大榕树呢? 生们:想! 师:那我们先来看课本的插图。(展示插图)你们能看清这是一株树还是两株树吗?它是站着还是躺着的? 生:看不太清楚。 师:没错,为什么看不清呢? 生:因为太远了! 师:聪明!既然太远了,我们就来"逼近"这棵大榕树,近距离看看吧! 师:现在看清楚了吗?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作者是如何"逼近"这棵树的。从第一段到第八段,作者的视角是怎么变化的? 生:先是看到许多树,然后是两株树,最后发现是一株大树。 师:很好!接下来呢? 生:看到树"卧"在水面上。 师:对,那树真的倒了吗? 生:没有,是因为树枝太茂盛了,看起来像是躺在水面上。 师:说得太好了!然后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簇簇绿叶,还有树枝,最后还看到了光斑。 师:棒极了!你们发现了吗,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 生们:由远及近! 师:没错!那么,树本身是不是在动呢? 生:不是,树是静止的。 师:对,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树在变化呢? 生:因为人在动,所以看到的树也在变化。 师:太棒了!这就是作者高明的地方。他在描写静态的树时,却给我们一种动态的感觉。谁能在课文中找到一个词,体现了这种"静中有动"? 生:我找到了,是"颤动"! 师:真厉害!作者说"每一片绿叶上似乎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可能是因为阳光照在叶子上,显得很明亮。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描写静态并不是纯粹的不动,而是在静中暗藏动态,这样反而让静更加静谧、优雅。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技巧———动静结合。 环节三:深入探究"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找到了"鸟的天堂",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一下。请大家看看第九段,作者说了什么有趣的话? 生:老师,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师:很好!这句话很有意思,对吧?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