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6939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9810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39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1.疏通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辩论思路,领会其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3.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作者介绍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 。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作品介绍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想主张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 背景介绍 “齐桓晋文之事”的“事”是什么意思?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齐宣王有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大欲,却没有行王政的志向和信心。要在思想上破其所有,立其所无,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并从正面提出了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孟子与齐宣王这次谈话的记录。 解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 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助词,的 闻:使……听到 谈论 这类人 “是”,这。“以”是介词,因、由于。“是以”宾语前置,“以是”因此。 流传 不得已,“以”,通“已”,止。 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如何 才 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疏通文意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安抚 表顺承 阻挡,抵挡 像 加强疑问语气,“吗” 从何处 表修饰 到,往 用来 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