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傲使人落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明明因骄傲自满在声乐比赛中失利和学者因骄傲听不进意见的故事,阐述了骄傲的危害和谦虚的重要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共鸣,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素材。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骄傲的含义、表现及其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2. 让学生深刻认识谦虚是一种美德,明白谦虚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二)情感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骄傲情绪带来的负面情感体验,如失去朋友、失败后的失落等。 2. 培养学生对谦虚品质的崇尚之情,激发学生追求谦虚、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行为目标 1. 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觉察自己和他人骄傲的行为表现,并尝试调整。 2. 鼓励学生在面对称赞时保持谦虚,懂得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深入分析骄傲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骄傲对个人发展(包括能力提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阻碍作用。 2. 强调谦虚作为一种重要品质,在个人成长和成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如促进学习进步、赢得他人尊重和友谊等。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在内心真正接受并内化谦虚的品质,尤其是在面对成绩和赞扬时,能够克服骄傲情绪的自然产生。 2.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对骄傲和谦虚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改变,养成自我反思和向他人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故事分析法:通过对明明和学者故事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骄傲的危害和谦虚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角色情感和行为,思考应对骄傲的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骄傲的表现、危害及克服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实践体验法:开展模仿骄傲大公鸡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骄傲的外在表现,加深印象。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 分钟) 开场互动:老师带着亲切的笑容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用温和而好奇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啊,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做得很棒的事情呢。那你们有没有因为某件事做得特别好,得到了很多夸奖,然后心里有一种‘我最厉害’的感觉呀?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你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每一位同学,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 故事引入:在学生们分享了一些简单的经历后,老师开始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片段,“老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小故事哦。有个小朋友啊,他画画特别好,每次参加比赛都能获奖。周围的人都夸他是小画家,他可高兴啦。可是后来呀,他就开始觉得自己不用再努力练习了,其他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画画,他还说别人画得不好,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呢。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好不好呀?” 通过这个小故事,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骄傲使人落后”。 (二)故事讲解与分析(10 分钟) 1. 明明的故事: 生动讲述:老师用富有情感的声音讲述明明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像刚才故事里那样的同学哦。比如明明,他呀,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唱歌就像百灵鸟一样动听。从小到大,他在很多歌唱比赛中都拿到了奖呢。每次他唱歌,爸爸妈妈和声乐老师都会给他大大的赞,同学们也特别喜欢听他唱歌,总是夸他‘明明,你唱得太棒啦!我们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嗓子!’在这些夸奖声中,明明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老师边讲边用手势模仿唱歌和夸奖的动作,让故事更生动。 情节转折:“可是,时间一长啊,明明就开始变了。周末的时候,妈妈叫他去声乐老师那里练习,你们猜怎么着?明明把头一扭,不屑地说‘不去不去,我唱得比那些小朋友好多了,我才不去给他们当陪练呢!’有同学来找他,说‘明明,我昨天在电视上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你能不能给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