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了解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作用。 时空坐标 自学深思(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并在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1.速读教材P39一二段,分析晚清时期科举制发生变化的原因、表现、标志? 2.梳理清末新政中有关官制改革内容 3、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自内容是什么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变革与废除 选官制度的变革 第 部分 壹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创立 发展 完善 鼎盛 1905 科举废除 晚清 科举制度的一生 元朝 中断 一·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 思考点:晚晴时期科举制为何会发生变革乃至废除? (1)原因: 政治: 经济: 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学的传播;科举制度自身局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2)历程: A.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 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经济特科六事 (据《总理衙门、礼部遵议开设经济特科折》整理) 内政 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 外交 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 理财 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 经武 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隶之 格物 凡考求中西算术、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 考工 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 B. 清末新政时期:1901—1911年 ①建立学堂: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②废除科举制: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蒙养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中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蒙学堂“以六七岁为入学之年”,修业年限4年,以“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为宗旨,其课程为修身、字课、习字、读经、史学、舆地、算学、体操等。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袁世凯的核心主张及其目的。 教材的【史料阅读】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主张: 废科举,设学堂,普及新学。 (2)目的: ①换取列强信任; ②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 ③学堂可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④可维护清王朝统治。 探究:结合材料,谈谈清末废除科举制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