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短歌行》 课时:一课时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短歌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短歌行》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极具特色。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低沉,雄浑而细腻,忧虑又豪壮,展示了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胸怀抱负;本诗在语言、构思、意蕴、情感上也独具一格,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情分析:“三国”故事家喻户晓,高一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习了《龟虽寿》、《观沧海》,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五首现代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系统地诗歌鉴赏模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合作探究,感受诗歌手法、风格、情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诗歌鉴赏能力。此外,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曹公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课标分析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明确规定“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以及,结合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通过《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对比,思辨性探究曹公与陶公产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状态的原因。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人生状态,知行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知人论世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理状态及表现手法。 3、通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人生状态,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诗歌、知人论世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理状态及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汝南名士许劭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贼。”在戏曲舞台上我们又常常把他塑造成阴险狡诈的白脸形象。他是谁呢?没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的作者曹操。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曹操这个人物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梳理行文思路,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人之忧 结合《短歌行》,将建安风骨拆解为“慷慨激昂”和“忧”两种情感特征。 【板书】慷慨悲歌 所忧为何 通过读写活动,学生围绕“忧”这一诗眼,找出曹操“忧”的原因,归纳整合,形成答案,交流成果。 【板书】忧 以何写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诗艺术手法,并找出例证,加以赏析。 【展示】 梳理三忧的关系 【教师语言】三忧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正是在时光易逝的焦虑中,诗人找到了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方法来增加生命的厚度。而想要成就一番功业就离不开人才的鼎力相助。接下来的时间小组合作探究,为了解决人才难得的忧虑,曹公做了哪些努力,同时他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呢? 思慕贤才 用典 礼遇贤才 用典 渴盼贤才 比兴 诚邀贤才 比兴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