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0593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3142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
  • cover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2.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2.以时空观念为指导,对比西方文官制度和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异同,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内容,认识社会变迁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主干知识】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学习聚焦: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原因:西学的不断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 (2)变化: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在康有为等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后未能实行。(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3)废除概况: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奏请,下诏废除科举制。(乡会试一律停止,学务大臣颁发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学堂)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选官制度的改革: (1)设教育管理机构,加强教育管理: ①中央:1905年,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②地方: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 (2)确立新的选官制度: ①确立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②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制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思维点拨] 清末官制改革是清政府政治改革的重要尝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但清末官制改革进一步激化了清王朝内部的矛盾,间接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导致清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学习聚焦: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 文官考试思想 1.内容 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 2.影响 ①积极:进一步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对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②局限: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北洋政府 考试和甄别 1.考试 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①报考条件: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②负责机构: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③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2.甄别 ①内容: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