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70076

7.1《风景谈》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8523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茅盾名言 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情境导入 “世界的民主潮流是这样的汹涌澎湃,然而看看我们自己的国家,却那么不争气。贪官污吏,多如夏日之蝇,文化掮客,帮闲篾片,嚣嚣然如秋夜之蚊,人民的呼声,闷在瓮里,微弱到不可得闻。在此期间,应写的实在太多,而被准许写的又少得可怜,无可写不得不写。待要闭目歌颂吧,良心不许;搁笔装死罢,良心不安;于是而能幸见于刊物者,大抵半通不通,似可懂而不可懂……中国的作者多少年来是不得不在夹缝中猜度的。” ———茅盾《时间的纪录》后记 茅 盾 风景谈 学习目标 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梳理文本内容,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4.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风景之美的内涵。 3.分析对比、烘托手法, 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走近作者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茅盾擅长以理性思辨剖析社会现象,构建长篇巨制。茅盾的小说具有典型性,并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要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追求对时代社会做一种“全景式”的描绘。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提供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历史画卷。 文学成就 《风景谈》一文写于1940年12月,此时的茅盾已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的白色恐怖之中,这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