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示范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下) 时空坐标 法制 进程 精神 文明 1949 共同纲领 1954 五四宪法 1966 1976 造文革破坏 1980 五讲 四美 三热爱 1990 爱国 主义 教育 1997 依法 治国 八二 宪法 200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 2004 2010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 2020 民法典 社会主义法制: (一般指社会主义法治) 概念解读 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基础 依法治国: 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十九大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 (3)拓展加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代行宪法(1949—1954), (2)取得成就: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 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 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 织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背景: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②筹建新中国;③百废 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 (4)历史意义:①为新中国初期各项建设,奠定基础;②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开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目的和意义: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195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权利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能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相关法律 (1)召开背景:①社会主义政权稳固;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③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④时代发展的必然。 (2)内容: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3)成就: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4)意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基础 国家根本大法,各项法律的基础 体现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 (二)重大挫折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三)、新时期法制建设:重建与完善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 (2)成就: 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方针,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