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33898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72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函数,概念,及其,表示,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来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的第三章3.1.1函 数的概念。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 2. 地位与作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从初一字母表示数开始引进了变量,使数学从静止的数的计算变成量的变化,而且变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变量间的这种依存性就引出了函数。函数与数学中的其他知识紧密联系,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都互相关联、互相转化。函数的学习也是今后继续研究数学的基础。在中学不仅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等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函数的思想要更广泛地渗透到数学研究的全过程。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函数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枢纽,特别在应用意识日益加深的今天,函数的实质是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的相互依存又互有制约的关系。因此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然而,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学生对于动态与静态的认识尚为薄弱,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初中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函数进行定义,虽然这种定义较为直观,但并未完全揭示出函数概念的本质。 2.认知障碍: 由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学生因此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接触了函数的概念,但在重新学习它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新引进的函数符号“y=f(x)”不甚其解。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2.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对应、转化的辩证思想;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3.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在探究过程中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树立“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对应关系说”观点下用集合语言表述的函数概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2.教学难点: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函数要素,并由此抽象出函数概念;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 启发式教学为主,变式教学为辅,及引导、探究、讲解、演练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新课引入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函数呢?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l于边长x的对应关系是l=4x,这个函数与正比例函数y=4x相同吗? 2.你能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判断y=x与是否相同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已有概念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初中已学的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又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