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有效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2.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反映了( ) A.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消失 B.平等观念成为主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传播 D.政党政治基本实现 3.晚清时期,从留学生中遴选官吏,一大批具有西学经历,了解西方政治法律制度以及科学技术的留学生得以进入官僚队伍。这反映了( ) A.选官制度的根本改变 B.官员任用机制的创新 C.清政府重视西学人才 D.中央集权受到了冲击 4.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 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B.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体现了公务员任用的公平公正 D.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民国时期实行公务员甄别,规定:审查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可任用公务员。但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亏欠公款尚未清结者,曾因贪污处罚有案者,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这表明民国时期( ) A.公务员甄别只关注政绩 B.甄别合格的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 C.公务员考核注重德才兼备 D.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6.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及程度相当的各项实业学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这说明清政府( ) A.是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B.从依靠欧美转向求助日本 C.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 D.根本上拒绝教育制度改革 7.1903年,朝廷颁发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游学日本章程》,规定只要在日本的学校获得学历证书,就可以分别获得举人和进土等相应的头衔,并授予一定的官职以示奖劝之意。材料反映出( ) A.留学毕业生被列入选官的范畴 B.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C.近代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D.留学成为时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 8.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下列不能反映该做法的目的是( ) A.淡化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和特权 B.有利于宣扬平等观念 C.弱化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D.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实现 9.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通过改革科举选拔经世之才 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优化政府官员结构 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10.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分别设置。”这表明,公务员考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