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50406

二《荷塘月色》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39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中职
  • cover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师: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哪些文章? 生:《绿》《匆匆》《背影》《春》。 师:学得不少啊,那么大家对他一定有所了解,谁来说一说? 生:朱自清是一个著名学者,字佩弦。 师:对,他27岁就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该校中文系主任。 生: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 师:这一点也是他深受人们敬重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就称赞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也被誉为“民主战士”。 生: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师:“朱自清”一名是他自己在上大学前改的,取其“清白” “清正”、“清廉””之意,这个名字,又的确反映了朱自清一生凛然不屈、高尚纯洁的气节。 二、整体感知 学生听课文录音一遍。 师:听出了本文的文体和主要表达方式吗? 生: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是高考常考的文体,这类散文常常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抒发作者的情怀。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类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生:情景交融或者借景抒情。 师: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抒情方式是哪一种? 生:情景交融。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散文的鉴赏方法来学习本文。 板书:散文的鉴赏方法: 要点:1、仔细阅读全文,注意题目暗含的信息。 2、注意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 3、理清思路,找出线索。 师:你从本文题目“荷塘月色”中读出了什么? 生:大概描写的是“荷塘”和“月色”。 生:应该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 师:非常好!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 生:第4段写月下的荷塘,第5段写荷塘的月色。 师:第6段呢? 生:第6段写荷塘四面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生:是根据每一段开头的句子。比如第4段开头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所以第4段写的是月下的荷塘;第5段开头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所以第5段写的是荷塘的月色;第6段开头就是“荷塘的四面”,可见它写的是荷塘四面的景色。 师:阅读时注意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就能迅速地把握各段内容。那么,第4、5、6段就可以归为一大段,写的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概括一下。 生:写的是荷塘月下的美景。 师:回头看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会给课文分段了吗? 生:课文分成三大段,第一大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大段,是2—6自然段,第三大段是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的,我们看看这样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作者的行踪。先是在家里,然后出门,最后又回到家里。 师:很好,那么,你知道本文的线索了吗? 生: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师板书: 以行踪为线索:家中———荷塘———家中 师:这是叙事的线索还是感情的线索? 生:叙事的线索。 师:再细读课文第一大段和第三大段,概括这两大段的内容,看看这两段中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第一大段写夜赏的缘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第三大段写夜赏的联想,回到现实,作者的心情还是不宁静。 师:通过阅读课文首尾两段,我们会发现,课文呈现一种圆形结构,首尾呼应。这就是散文鉴赏中“整体把握内容”的第4个要点,首尾两段对照读。(师接上板书) 师: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作者的行踪,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某种物品,有的文章还会有几条线索。通过首尾两段对照读,我们发现,本文还有一条什么线索? 生:感情线索。 师板书: 以作者的感情为线索:不宁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