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重点)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重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大单元情境、出示大单元情境任务 教师出示大单元情境:同学们有幸被选中参加一场特别的“小小导游训练营”活动,开始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在旅程中我们将探索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历练升级导游技能,最终成为能够自信地向家人和朋友介绍祖国壮丽风光的“金牌小导游”。 教师提问:我们在之前的课文中领略过哪些地方的风光?课件动画标记黄山奇石、庐山、葡萄沟、日月潭。 同伴交流:自己还去过哪些地方,大家在地图上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出示本课情境:跟着诗人去旅行,小导游将带我们走进天门山、西湖和洞庭湖去观赏风景。【见课件第六单元整体解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能背诵并默写。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诗歌诵读,整体感知三首古诗。 活动一:读诗歌,解诗题 1.解题。望就是从远处看。 2.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提示学习内容。 师:(自由读作者简介)读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看一看美景吧! 3.师: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指名读古诗。你觉得他哪里读得不错 谁愿意再试试。(学生评、师评) 4.师:要想把一首诗读好,必须把握好它的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老师把这首诗的节划画了出来,请大家再来读一读吧。 5.做手势再读。 活动二:望天门山之壮阔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请你找一找作者在诗中都画了些什么?请你把关键词语勾出来。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诗中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 (1)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前两句写了山和水。那是怎样的山?请你结合图片说一说。 有把利剑把它从中间砍开,这把利剑是?这是怎样的水? 你能结合注释和图片。山怎么样?水怎么样? 你能将刚才看到的景物串联起来,借助想象来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从“断”和“开”这两个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江水之浩大声势、天门山的雄奇 生齐读前两句诗,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 (2)师:刚才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借助注释和图片,感受了前两句的景色。你能根据这个方法,同桌说一说这个后两句诗歌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分享。 比较理解“两岸青山相对立”和“两岸青山相对出”,从而理解“出”的好处。 这句诗中还有一个字在表达上也有同样的效果,这个字是? ———来,那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预设:孤帆从远方驶来,给人一种豪迈奔放、自由洒脱之感 作者在孤帆上,看到这样的景色他是怎样的心情? 活动三:小导游诗绘天门山 1.师:请作为小导游的你,借助诗中的关键词,给游客生动地讲解一下天门山吧! 教师以“开”“断”为例给学生示范讲解 同桌两人一人扮演导游、一个扮演游客相互讲解,讲出天门山的波澜壮阔,讲完后相互评价。 师引读,学生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情。 师:现在让我们跟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