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95301

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85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直线,倾斜角,斜率,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课程标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此时学生对几何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所学的直观图形的感性阶段,因此从学生最熟悉的直线入手,去研究刻画直线性质的量—--倾斜角与斜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去揭示解析几何的本质: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初步感受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形紧密结合的思想. 2、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共一课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斜率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是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是几何概念,是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的;而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的,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来表示。斜率公式建立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直线的最本质条件就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因此,从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的基本思想考虑,倾斜角是本节课的基础,斜率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通过实例探索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3、经历用代数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并能用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学习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须全面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平面几何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没有“参照系”的,如何使学生在这一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自然地过渡到直角坐标系下用一个点和倾斜角确定一条直线,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就相当于已知直线的方向,因此已知“两个点可以确定直线的方向,这与‘一个点和直线的方向确定一条直线’是一致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这种联系。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三角函数,所以在倾斜角与斜率转换,特别是倾斜角是钝角的斜率求解中,需要先补充正切的诱导公式,学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函数是以图助数,利用图形使代数问题直观化,解析几何则是以数助形,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它们都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但角度不同,.在新课中,运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动画效果,引导学生思维的“上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高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有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主动通过设疑、质疑、提示等启发示手段,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 1、让学生掌握倾斜角的概念及其范围,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测;通过典型例题一检测学生对直线的斜率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得出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公式,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公式. 学习难点 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主动探究,教师适时讲解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flash,电子白板)可以借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坐标系下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借助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言 在平面几何里,我们直接依据图形中的点、线、面的关系,研究图形的性质,现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