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6175

12《石钟山记》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30722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石 钟 山 记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文章创作背景。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本内涵,梳理脉络; 了解石钟山的特点,学习游记类散文写作手法,感受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艺术特色。 理解富于哲理的思考,学习作者的质疑和求实精神。 学习目标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与鄱pó阳湖交汇处。 石钟山在历史上是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 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撰文,以记胜抒怀。 石 钟 山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苏轼才华横溢,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散文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上,与 黄庭坚 并称“苏黄”,在词上,与 辛弃疾 并称“ 苏辛 ”,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人论世 历史上的全才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现湖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州,游览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进行实地考察,写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石钟山山名的争论 石钟山因何而得名的看法,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可分为三派 主声派,该派认为由于水石相搏,发出钟鼓般的声音 主形派,认为山形如覆钟,所以名之为“石钟山” 声形派,即之所以得名是由于它具有钟之形与钟之声 彭蠡 lǐ 郦元 lì 钟磬 qìng 桴止 fú 铿然 kēnɡ 硿硿 kōng 栖鹘 qī hú 磔磔 zhé 鹳鹤 guàn 噌 chēnɡ 吰 hónɡ 穴罅 xià 无射 yì 窾坎 kuǎn 镗鞳 tānɡtà 读准字音 解 题 石 钟 山 记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有南北二山,南面一座称上钟山;北面一座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带抒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 听读课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认为 名作动,激荡,掀动 撞击、拍打 这 把 即使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处有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水潭,微风掀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鸣:使动,使……鸣(发出声音)。 疏通文意·第一段 兼词,于是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才 探寻 同“含糊”重浊模糊 清脆悠扬 鼓槌 传播 声音 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探寻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