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1,作者介绍 教学过程 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当临绝顶,--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712—770),字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 ,世称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是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与李白并成为“ ”,他也被后人成为“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 ”。 少陵野老 子美 杜少陵 杜工部 现实 李杜 诗圣 诗史 2.羁旅漂泊之佳作 《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颤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干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 律诗 五言八句 七言八句 排律 五言四句 七言四句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 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古体诗 近体诗 乐府诗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请齐读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题目解说 教学过程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教学过程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请齐读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过程 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教学过程 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意境这个词最早出自于王昌龄。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