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曾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2、文体知识 汉乐府诗:《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字词检测(见课件P7) 进入新课 (一)诗歌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见课件P8) 翻译全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思考探究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2. 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 明确:水波、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 3.《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写的?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明确:三层,第一层 ——— 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是实写。第三层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层是虚写,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4、如何理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确:真是幸运,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三)背诵指导 背读方法:明确作者思路,大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