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总复习1.数与代数 【教材分析】 《总复习:数与代数》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处于收官、升华的关键地位。它犹如一张细密的 “知识网”,将前期零散分布于各单元关于数与代数的知识点———数字认知、加减法运算、数的分合等内容系统串联,旨在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理解,查缺补漏,助力学生从 “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识内化与结构化,为后续数学进阶学习筑牢根基、铺就通途,更是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应用能力,涵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契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10以内的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但是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为了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借助丰富的具体情境和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交流算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概况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0以内各数的意义,以及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进一步强化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建构 1.同学们,你对数有哪些认识? 2.学生交流。 二、强化要点 1.要点一:比较。 预设1:比大小、比多少。比较时,一般采用直接观察法。 预设2:比高矮、比长短。(1)直接比较,先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看另一端;(2)观察,做记号比较。 预设3:比轻重。 (1)借助工具,如用秤、天平来辨别; (2)间接比轻重,找出几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推理得出。 2.要点二:10以内的数的认识。 预设1:“几”和“第几”,“几”和“第几”的意义不同,“几”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表示总数。“第几”表示事物的排列顺序,它只表示其中1个事物。 预设2:会读写0~10的各数。 预设3:0的含义,(1)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2)表示起点;(3)表示分界点。。 预设4: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3.要点三:10以内的加减法。 预设1:(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加号用“+”表示)。 预设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 (减号用“ ”表示) 预设3:1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1)记大数数小数;(2)逐次加;(3)根据数的组成算出得数。 预设4:10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2)利用数的分解,分成两个数,去掉减去的数,剩下的是得数;(3)想加算减。 预设5:有关0的加减法。(1)一个数与0相加,等于这个数;(2)相同的两数相减,得数是0;(3)一个数减去0,仍等于这个数。 预设6: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出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三、达标检测 1.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1题。 2.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2题。 3.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3题。 4.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4题。 5.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5题。 6.教材P82“巩固与应用”第6题 7.教材P83“巩固与应用”第7题 四、总结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顺序:0,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重复知识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