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实验活动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课时练习 1.关于下列各实验或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测定氯水的pH B.②中滴定管的读数为19.60mL C.③用盐酸滴定氨水 D.④中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答案】B 【详解】A.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不能测得pH,应用pH计,故A错误; B.滴定管中0刻度在上,②中滴定管的读数为19.60mL,故B正确; C.③用盐酸滴定氨水,完全中和时生成的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故C错误; D.④中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NaOH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故D错误; 答案选B。 2.白云石中钙含量测定常用滴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其酸溶后转化为草酸钙,过滤后用酸溶解,再用滴定。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定草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理论上转移 B.实验过程中两次用酸溶解,均需使用稀盐酸 C.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 D.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锥形瓶中液体变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答案】B 【详解】A.KMnO4滴定草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关系5H2C2O4~10CO2~10e-可知,标准状况下产生224mL(即0.01mol)CO2气体理论上转移0.01mole ,A正确; B.因稀盐酸具有还原性,实验过程中两次用酸溶解,不能使用稀盐酸,B错误; C.根据5c(标)·v(标)=2c(测)·v(测),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读取的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C正确; D.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锥形瓶中液体变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D正确; 故选B。 3.常温下,用0.1mol/L HCl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20.00mL NaOH溶液,则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以此分析; 【详解】A.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A正确; B.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B错误; C.0.1mol/L NaOH溶液,水电离的氢离子为10-13,当盐酸的体积为20.00m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水电离氢离子浓度为10-7,C正确; D.0.1mol/L NaOH溶液,pH=1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显中性,pH=7,D正确; 故答案为: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0.10g H2C2O4·2H2O固体 B.滴定时眼睛时刻注视锥形瓶中颜色变化 C.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使用前均要检漏 D.滴定实验中,锥形瓶可以不用干燥 【答案】A 【详解】A.托盘天平是一种粗略的量具,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故用托盘天平称得0.1g H2C2O4·2H2O固体,A错误; B.滴定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两眼应该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B正确; C.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是带有旋塞和瓶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C正确; D.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实验无影响,则锥形瓶可以不用干燥,D正确; 故答案为:A。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图1装置进行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可用图3装置量取溶液 D.中和滴定时,选用图4装置配制稀硫酸 【答案】C 【详解】A.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放于酸式滴定管中,并且在滴定时,滴定管的尖嘴不能插入锥形瓶中,A错误; B.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增大,虚线处读数为18.10 mL,B错误; C.图3所示为酸式滴定管,故可选用图3滴定管量取10.50mL H2SO4溶液,C正确; D.容量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