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杞人忧天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4. 愚公移山 八年级上册 1.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代表作】《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文体知识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 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读准节奏和停顿。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分别质疑愚公移山的行为,但是质疑的目的不同,语气自然也就有差别。 其妻献疑,是出于关心的目的,担忧移山的艰难,要读出关切的语气。 智叟嘲笑愚公自不量力,要读出讥讽与嘲笑的语气。 诵读指导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者后辈。 家。 尽、全。 直。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小山名。 如……何,把……怎么样。 【译文】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凭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