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3476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单元知识点高频考点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5次 大小:93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单元,知识点,高频,考点
  • cover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频考点 (注:加黑加粗为选择题高频考点,标示(背)为主观题高频考点,思维拓展为综合性押题。) 1.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2.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背) 3.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4.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家国合一”(家国同构),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5.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6. 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7. “春秋五霸”是: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8.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9.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水利灌溉工有:都江堰、郑国渠、芍陂(quebei)。私商兴起。 10. 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目的:富国强兵。③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④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⑤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背) 11.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12.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背) 13. 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的方法,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14. 汉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出现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15.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16. 汉武帝开疆拓土: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③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17.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台、经济、文化联系。 18.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