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5365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2-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348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设计,纲要,历史,中外,必修,答案
  • cover
单元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理念 1.单元教学设设计,是以基础知识、核心能力和历史思维为基础的教学。在设计中,应将“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变,同时进行解构与重组,使教材文本向教学语言转变。把握整体、全面研究各单元,厘清教材的整体特点与编排逻辑,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单元的位置与功能,使教学构思能够更加科学,符合学生需要。 2.基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重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历史思维逻辑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 3.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课堂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二、课标要求 (一)课标描述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3.认识明清时期朝封建专制的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三、教科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单元,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的教学做铺垫。 本单元内容由第13、14、15课组成,有四条主线: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清的边疆治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的对外交往和统治危机,其中政治制度、边疆治理、经济与文化、对外交往、统治危机是本单元的重要概念, 聚焦这些大概念,将原来的 “教材单元”, 建构为 “教学单元”, 有助于学生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和深度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了解;通过初中的学习,对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也有所了解。我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要避免与初中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同一知识点上适当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引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和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思维积极性,并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五、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了解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清边疆治理与国家版图的奠定、明清的对外交流、明至清中叶时期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知道陆王心学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识记明清时期代表性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限性,理解社会发展背后蕴含的危机。 能力目标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落实唯物史观培育。理解一个时期的文化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素养目标 认识到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领先世界,为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而自豪;但也要认识到,与同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比较,又存在历史局限性,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要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明清社会繁荣局面。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情怀,树立世界意识和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