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表示函数的方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 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 (1)会求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 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表示 (2)列表法表示函数 函数, 理解函数图象的作用。 (3)图象法表示函数。 知识点 01 解析法 把常量和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用一系列运算符号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叫作解析式(也叫作函数表达式或函 数关系式),解析法就是用解析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比如正方形周长 与边长 间的解析式为 = 4 ,圆的面积 与半径 的解析式 = 2等.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 配凑法 ② 待定系数法 ③ 换元法 ④ 构造方程组法 ⑤ 代入法 【即学即练 1】 已知函数 ( ) = 1 ,则 ( + 1) = ( ) A = 1 1 2 2. ( + 1) +1 B. ( + 1) = ―1 C. ( + 1) = ―1 D. ( + 1) = +1 【答案】A 【分析】根据已知函数解析式,直接代入即可. 1 【详解】依题意 ( + 1) = +1. 故选:A. 知识点 02 列表法 如上表,我们很容易看到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初中刚学画一次函数时,想了解其图像是一直线,第一步就是列表,其实就是用表格法表示一次函数. 【即学即练 2】 函数 ( )与 (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 0 1 1 2 3 ( ) 1 3 2 ( ) 0 ―1 1 则 ( ( ― 1))的值为( ) A.0 B.3 C.1 D. ―1 【答案】A 【分析】根据图表代入对应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表格, ( ―1) = 1, (1) = 0, 故选:A. 知识点 03 图象法 如上图,很清晰的看到某天空气质量指数 与时间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趋势. 数学中的“数形结合”也就是这回事,它是数学一大思想,在高中解题中识图和画图尤为重要. 【即学即练 3】 购买某种饮料 听,所需钱数是 元.若每听2元,试分别用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将 表示成 ( ∈ {1,2,3,4}) 的函数. 解析 解析法 = 2 , ∈ {1,2,3,4}. 列表法 1 2 3 4 2 4 6 8 图象法 【题型一:解析法表示函数】 例 1.若函数 = ( )对任意 ∈ R,均有 ( + ) = ( ) + ( ),则下列函数可以为 = ( )解析式的是 ( ) A. ( ) = + 1 B. ( ) = 2 ― 1 C. ( ) = 2 D. ( ) = 2 + 【答案】C 【分析】根据 ( + ) = ( ) + ( ),即可结合选项逐一代入验证,即可求解. 【详解】对于 A, ( + ) = + +1, ( ) + ( ) = + 1 + +1,故 ( + ) ≠ ( ) + ( ),故 A 错误, 对于 B, ( + ) = 2( + ) ―1 = 2 + 2 ― 1, ( ) + ( ) = 2 ― 1 + 2 ― 1 = 2 + 2 ― 2,故 ( + ) ≠ ( ) + ( ),故 B 错误, 对于 C, ( + ) = 2( + ) = 2 + 2 , ( ) + ( ) = 2 + 2 故 ( + ) = ( ) + ( ),故 C 正确, 对于 D, ( + ) = ( + )2 + ( + ) = 2 + 2 +2 + + , ( ) + ( ) = 2 + + 2 + 故 ( + ) ≠ ( ) + ( ),故 D 错误, 故选:C 变式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底边长 是一腰长 的函数,则( ) A. = 10 ― (0 < ≤ 10) B. = 10 ― (0 < < 10) C. = 20 ― 2 (5 ≤ ≤ 10) D. = 20 ― 2 (5 < < 10) 【答案】D 【分析】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2 + = 20,变形得 关于 表达式,再结合三角形三边性质确定自变量 范围即可. 【详解】∵2 + = 20,∴ = 20 ― 2 . 20 ― 2 > 0, 由题意得 + > 20 ― 2 , 解得5 < < 10. > 0, ∴ = 20 ― 2 (5 < < 10). 故选:D. 变式 1-2.下列函数中,对任意 ,不满足2 ( ) = (2 )的是( ) A. ( ) = | | B. ( ) = ―2 C. ( ) = ― | | D. ( ) = ― 1 【答案】D 【分析】结合各选项的解析式计算 (2 )、判断是否与2 ( )相同即可. 【详解】对于 A: ( ) = | |,则 (2 ) = |2 | = 2| | = 2 ( ),故 A 正确; 对于 B: ( ) = ―2 ,则 (2 ) = ―4 = 2( ―2 ) = 2 ( ),故 B 正确; 对于 C: ( ) = ― | |,则 (2 ) = 2 ― |2 | = 2( ― | |) = 2 ( ),故 C 正确; 对于 D: ( ) = ― 1,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