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活动1:结合以下表格和课本内容,梳理建国后我国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思考1:请谈一谈你对宪法修正案中改“制”为“治”的一字之差的认识? 思考1:请谈一谈你对宪法修正案中改“制”为“治”的一字之差的认识? “法制”:制度层面,强调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法治”:社会治理层面,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依法治国,是民主制发展和完善的保障。 材料1: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节选自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材料2: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认识:法治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建国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建时期,有土地法、婚姻法等奠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改革开放后各项制度重建,重新修订宪法,完善法律体系;十八大以后,伴随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思考2:你能从当代法治建设过程中得到什么认识?请结合以下材料,具体谈谈。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活动2: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教材,归纳这部民法典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法典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何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对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历程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 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主席刘少奇说到:"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也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活动3:时传祥的事迹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怎样的社会风尚?这些风尚有什么影响? (2)表现: 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