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课标】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结构与功能 系统与模型 稳定与变化 【课标】 单元结构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课标】 内容要求 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2.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课标】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会选择适合读书学习的地方。 (2)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3)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会用其描述物体或材料的性质。 (4)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变化。 2.科学思维: (1)在参与观察、研究光现象的过程中能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做出简单的解释。 (2)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1)通过探究知道有光才能看见物体,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2)学会辨别物体是否透明的方法,知道能用透明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3)通过玩玻璃纸,发现颜色与光有密切的关系,知道色光能改变物体的颜色。 4.态度责任 (1)能积极参与观察、研究光现象,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乐于交流与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奇妙的光影充满探究的兴趣,在平时的游戏中也感受过光与色彩的变化,但没有清晰的、概念性的认识。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是否透明等,但仍需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进阶学习。 光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有一定的不同亮暗场景的经验,但缺乏通过科学探究途径总结规律的过程。 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 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 【课标】 教学策略 1.创设或运用真实情境: 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的特征和物质的性质。设计游戏类活动、简单的观察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正确、细致地定性描述。根据物体的某个特性,进行简单分类。 2.重视生活体验: (1)学生共同设计调查活动,利用简洁、形象的记录单,从材料种类的视角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2)观察身边物体的外部特点、常见材料的简单特性以家里、教室里的物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感官,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其外部特征,尝试从颜色、透明度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 【课标】+【学情】 3.学习资源:教学PPT、每课分组学习材料、课时观察记录单等。 学习评价 1.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分别需要什么强弱的光线? (亮一些) (亮一些) (暗一些) 2.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你会用什么样材质的物品(透明、半透明、不透明)设计自己的小家?并和小伙伴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1)入户门(不透明) (2)洗手间门(半透明) (3)阳台窗户(透明) (4)墙面(不透明) (5)地板(不透明) (6)卧室灯具的灯罩应该选择什么材质的材料? A.透明的 B.不透明的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