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原子 (第1课时)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 ; 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 每个水 是由两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从宏观上讲,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 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元素 元素 前置诊断 离子 分子 原子 2.通过观察下列分子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氧气的化学符号 ; (2)氢气由一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 个原子。 O2 2 3 3.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原子 ;(2)氧原子 ; (3)金刚石 ;(4) 金属镁 ; (5)氢气 ;(6)水 。 H H2 O C Mg H2O 1.48cm 这条线段分成一亿等份,每一份长度才和一个氧原子的直径相等。 原子实在太小了,不能再分了!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问题。 我们一起想象 学习目标 1.通过追寻科学家的足迹,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探究,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实心球模型 提出原子论 发现电子 葡萄干布丁模型 行星式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森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均匀地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人称葡萄干布丁模型。 1911年,卢瑟福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道尔顿- 汤姆森- 卢瑟福- 玻尔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即核外电子只能在限定的轨道内绕核运转,按能量高低而距离核远近不同。 现代电子云模型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提出了电子云模型,电子云并不表示电子的实际运动轨迹,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任务一 原子的构成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金箔 荧光屏 狭缝 α粒子 发射源 α粒子散射实验模拟图(α粒子带正电) α粒子散射实验模拟图(α粒子带正电) 绝大多数α粒子穿 过且保持原来的方向 小部分α粒子 偏离原来的方向 极少数α 粒子被反弹 α粒子散射实验模拟图(α粒子带正电) 获得结论 微观图示 现象描述问题探索 结论总结 为什么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为什么一小部分却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什么? 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1、原子的内部结构 :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 + + - - - 10-15~10-14m 约10-10m 电子 原子核 注意: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原子核:小而重,集中了原子几乎 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干亿分之ー。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核外电子:高速运动, 每个都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各微粒电性 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 + -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3.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 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