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8706

10.2《归去来兮辞》课件(共6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2-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4584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两句“ ,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 《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官居戏咏(其一) 陆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注]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 C.颔联和颈联实现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 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B(“稚嫩拙劣”只是作者的自谦) 萧瑟孤寂就像断了的莲蓬一样,桐庐江上又吹起了秋风。 桌子案牍上写的字未干,衙门退堂之后衙役也没有了。 灯火通明的酒楼和.丰收的乡村也很热闹, 谁说没有高兴的心情,也能和大家-起欢笑 。 官居戏咏(其一) 陆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①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 ②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 ③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与民同乐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 【评分标准】必须扣住“转”这个中心词语来回答。 1.空间的转换,由孤寂冷清的衙内转到热闹的街市、乡村(2分)。 2.情感的转换,由哀伤(忧伤、孤苦等)转为高兴(豁达、快乐等)(2分) 3.内容的转换,由关注个人,转向“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百姓”、“具有与民同乐的情———得2分。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 去 来 兮辞 1、弄懂并积累 “来、胡、奚、谏、是、引、审、策、矫、景、盘桓、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 等字词的意义。 3、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 ,号 ,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刘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被誉为“田园诗派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