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 姓名:_____ 成绩:_____ 一、基础知识(7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án jiū jià shǐ wén yínɡ kē xué jì shù ( ) ( ) ( ) ( ) ( ) ɡǎi shàn chénɡ dù lián xì huàn xiǎnɡ hū fēnɡ huàn yǔ ( )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叶柄(bǐn bǐng) 弯曲(qū qǔ) 慎重(shèn sèn) 投降(xiáng jiàng) 角色(jué jiǎo) 逊色(xùn sūn)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纪( ) 唤( ) 技( ) 超( ) 记( ) 换( ) 枝( ) 招(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9分) ( )( )力竭 ( )( )不息 ( )( )不平 ( )( )有味 ( )( )斑斓 ( )( )注血 1. 他已经累得( ),但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2.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看得( )。 3. 他看到有人欺负弱小,心中( ),勇敢地站了出来。 (五)选词填空。(4分) 发现 发明 改观 改变 1. 科学家( )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2. 我(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蚂蚁搬家时总是排着整齐的队伍。 3.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 )。 4.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 )。 (六)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改为陈述句) _____2. 科学家把蝙蝠的眼睛蒙上。(改为“被”字句) _____3.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句子) _____4.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_____ (七)日积月累。(10分) 1. 好问则裕,_____。 2. 博学之,审问之,_____,明辨之,笃行之。 3. 智能之士,_____,_____。 4.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 5. 随( )而安 ( )( )填海 ( )( )挡水 6. ( )( )不入 ( )( )不平 ( )( )足蹈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 《暮江吟》中“_____,_____”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把_____比作_____。 2. 《题西林壁》中“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 3. 《雪梅》中“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4. 《爬山虎的脚》一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_____、_____和_____,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5. 《蟋蟀的住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_____、_____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的等方面,赞扬了蟋蟀_____和_____的精神。 二、阅读理解(15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2.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什么?(2分) _____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 (二)课外阅读。(7分)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动物世界充满奇趣。有些动物凶猛强大,有些动物弱小无比,有的是巨兽,有的是小雀……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