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9435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2632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纲要,18课,冷战,国际格局,演变,学案
  • cover
[时空观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2.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5.两极格局 (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概括: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3)表现: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2)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1)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2)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 (1)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2)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的兴起 (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中国不是其成员国台的重要标志。 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70年代 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5年以后 走向缓和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09“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